新闻详情
会员动态 | 专访灵犀微光创始人/CEO郑昱:让AR眼镜走入日常生活


“我们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够把AR眼镜做得和普通眼镜一样,成为一个随身佩戴的电子产品,人人都可以配戴,人人都愿意去佩戴它,这也是我创业的初心。”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企业家这样对我们说道。 

他就是带领团队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光波导和纳米光栅技术,解决AR(增强现实)领域核心瓶颈,国内前三AR硬件公司灵犀微光的创始人——郑昱。灵犀微光的项目也曾在2021年“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人工智能专题赛中获奖。

图片


早在2012年谷歌公司发布“Google智能眼镜”的时候,郑昱就关注到了AR赛道,尽管他当时还没有从北大毕业,但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所以2014年毕业之后他直接在国内创立了灵犀微光这家公司,通过团队力量致力于AR光学设备的研发。

8年来,灵犀微光团队在光波导显示技术方面不断深耕,建立了亚太区第一条能够批量生产光波导镜片的生产线,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积极回应。

从0到1,每一步我们都走得很扎实

“创业这条道路,尤其互联网科技创业,既有科技属性,又需要创新,把创业和创新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它的难度又增加了一倍。所以没有足够的热情和毅力是很难坚持的。”郑昱告诉记者。

“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到科学产品,再到一个可量产的产品,我们花了两到三年时间去做这件事情”。郑昱发现,如何把一个实验室样品转化为一个可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这中间有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他们要解决的是,在保持每个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把原来只能用手工做出来一两个的产品,变成能生产1万个、10万个的产品。

图片


作为一家上游元器件厂商,想要直接获得市场反馈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儿。“我们当时跑了大概国内外的100多家光学企业,他们都觉得很困难。这样的镜片设计出来容易,没有相应的工艺能力,真正生产出来是不可能的,导致当时在国内基本上做不到。”

带着从硬件角度为AR设备市场提供一整套可靠的AR眼镜参考解决方案的决心,郑昱团队没有放弃。他们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来研发它的生产工艺,创造一个从0到1的全新工艺流程去生产这个镜片。

“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工艺,所以所有的机器设备、材料性能都需要自己去调研,也不能确定材料和我们的机器是否适配,只能挨个供应商上去试,试成功了以后再把它放到我们产业上”。

经过反复的工艺改良和技术升级,2019年5月灵犀微光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并在无锡设厂,实现国内光波导从样片到可量产消费品的转变。

互联网大会让乌镇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浙江人,同时也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者,郑昱觉得乌镇是一个很有生机而且很有潜力的地方,世界互联网大会更是给创业者、科技的初创公司提供了一个亮相的机会。

“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都有新的科技加入,可以看到很多新的科技产品、科技设备以及科技的应用。我会觉得传统的小镇结合了高科技的属性,让这个地方更加充满活力。”

“互联网大会让创业者有更多的空间和平台去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激情,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郑昱说。

AR将给互联网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元宇宙”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可。

“从技术上来看,未来VR/AR设备将作为元宇宙重要的入口之一,将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设备。”郑昱发现,人们通过佩戴AR眼镜进行办公、娱乐等活动已经初见端倪,各类VR/AR产品一经上市都会获得极大青睐,很多消费者对未来使用VR/AR产品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图片


“AR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终端,我们现在的是Web 2.0,那么Web 3.0需要一个新的终端和新的呈现形式,这就是AR或者AR眼镜的意义。”郑昱说。

“我觉得AR眼镜得到的是一个三维的互联网,在三维的互联网上我们所有的社交、娱乐、游戏、教育都会得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所以伴随着终端的改变,眼镜还会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改变。”